全国中小学信息化应用乱象到了令人触目惊心的地步。
学校把QQ家长群、微信家长群这些社交工具当成班级管理工具,学生、家长的个人隐私大量泄露,有人冒充老师在群里骗取家长钱财,更有甚者,群里时有不雅视频儿童不宜。老师把班级事务搬到群里被人传播,造成了学生巨大的心理负担。
学校在家长学生不知情或没有同意与授权的情况下,将其信息上传学校之外的众多第三方平台,如极课、晓黑板、X痕大数据、一起作业、班级小管家、投票系统、问卷调研、口语一百分、每日交作业等等,一个家长须安装了近十个APP,而且所有隐私全部泄露在各公司平台,数据控制权也在他们手里。
学校把社交工具当成办公工具使用,学校也企业化了,学校使用本质为社交软件的企业微信(钉钉)进行办公,同时也变相要求家长学生也加入,导致公私不分,校企不分,各级政府部门的文件通知乱七八糟全部在群里,无法管理、无法存档、无法查询,且数据控制权在第三方平台,这些数据定期会被删除。
模糊了工作与生活的界线,教师们家长们苦不堪言。
法律与法规往往滞后于科学技术,但不会缺席。
2018年10月11日教育部出台《教育部禁止学校通过QQ与微信布置作业》法规,明确学校目前使用各种群(班级群、家长群)、(企业)微信群、钉钉所进行的违法行为。
2021年8月30日出台《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考试管理的通知》,明确学校不得将学生家长信息泄露给第三方。
2021年8月20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个人信息保护法》,2021年11月1日起施行,尤其是涉及侵犯隐私权。
上述法律法规颁布后,法律专业人士们针对目前学校信息化应用现状得出结论,学校没有数据控制权、没有自主性、数据安全性严重泄露、师生家长隐私大量泄露、零散低效、管理混乱,大量操作不仅违规,而且违法。
造成这乱象的原因为:第一、教育信息技术作为新生事物,各级主管单位和学校对于教育信息化所涉及的法律法规不甚清楚,对数据的所有权与控制权的数据权属、数据安全不了解,对于泄露个人隐私涉嫌刑事犯罪也不清楚。第二、教育行政部门与学校没有自己的信息化系统。第三、教育行政部门与学校法律意识淡薄。第四、学校或教师为了偷懒,罔顾法律法规。第五、家长师生担心学校打击报复不敢维权,对于个人隐私被泄露被侵犯选择隐忍。第六、教育信息化管理涉及多部门联合管理,迄今尚未形成共同管理机制。
在此背景下,2022年5月,苏州宿迁工业园区管委会携手中国微校立足世界信息化发展的最前沿,开始将苏州宿迁工业园区打造成全球首个移动智慧的“云中学校”区域。
在苏州宿迁工业园区管委会领导下,在教育行政主管与建设单位努力下,经过两年建设,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技术将现实学校打造成全球首发的移动、智慧、数字、镜像的“云中学校”,实现了传统的实体学校跨越为现代虚拟的“云中学校”,全球首个移动智慧的“云中学校”区域在2024年6已经建成。
苏州宿迁工业园区区域“云中学校”不仅实现全球首发,而且实现了全国首个区域内中小学(幼儿园)都拥有自己信息化系统平台,实现了拥有自己的数据权属,实现了信息安全隐私保护,实现了高效的信息化管理,同时也解决了目前学校信息化应用违法违规、无自主性、数据不安全、杂乱低效、混乱管理、违法乱纪等问题。
苏州宿迁工业园区“云中学校”功能强大且完备,几乎涵盖了学校所有的信息化需求,具体有校园网站、信息发布(学校宣传、学校简介、校园资讯、美丽校园、每周食谱),移动办公(公文流转、校务通知、教师请假、校务调课、报修、用车管理、用章管理、合同审批、会议室预定、访客进校申请)、教学管理(教师发展评价、成绩分析、教师教学追踪、教师档案、教学课程表),财务管理(经费申请管理、报销管理、工资管理),总务管理(固定资产、物品领用),信息采集、问卷调查,投票,家校协助(通知、作业、成绩分析、在校表现、成长档案、学生请假、学生早退,学生学业分析追踪、综合素质报告、打卡、班级相册、学生课程表)、上级传文(上级信息、上级文件、文件上报)、家长教师一对一即时通讯、教师之间一对一即时通讯,教师群,专家论坛(各领域专家、科学家、教授、博导指导)等功能,全部集成于学校一个APP之中。
苏州宿迁工业园区“云中学校”区域建成,让师生、家长的隐私得到保护、学校信息安全得到保证,实现了依法办学;师生家长学校各项事务、决策等可以投票,实现了民主办学;对学生学业、成绩与素养评估追踪分析等,实现人文办学;家校协作、家校沟通,办人民满意的学校,实现了以人民为中心办学;学校所有资讯、办公、管理等均在一掌之中,实现现代高效化办学。
苏州宿迁工业园区“云中学校”区域建成,实现了教育的新体验、新需求、新形态,树依法人文办学之典范,立科技与教育融合之标杆。
苏州宿迁工业园区区域“云中学校”作为全球首发,引领了世界与中国未来教育信息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