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微校 顶尖教育资源
会员登陆 账号 密码 会员注册|忘记密码

高考状元毫无建树的深层原因

来源:语树临风点击:753次发布时间:2022-04-09 18:10:20
                            
01

现在是2019年高校新生报到季。回首每年的高考季,一边是家长们翘首以盼,期待自己的孩子能“鲤鱼跃龙门”、甚至一举夺魁;另一边则是以北大、清华为主的知名高校,也摩拳擦掌、蓄势待发,准备展开新一轮的“高考状元争夺战”。每到此时,整个社会就如同被打了鸡血,哪怕有人泼凉水,也无法冷静下来。然而,有关媒体发布过一个令人震惊的新闻,即“恢复高考以来的千余名高考状元,很难找到一位成为行业领袖”。可见,北大、清华就算抢来了最优秀的考生,也无法将他们培养成中国最优秀的人才。各地的尖子生都涌向这两所全国最“一流”的大学,然而,到如今,不仅无人成为行业领军人物、技术创新人才,甚至还有人摆脱不了“毕业卖猪肉”的命运。实际上,“全国100位科学家、100位社会活动家、100位企业家和100位艺术家,除了科学家的成就与学校教育有一定关系外,其他人所获的成就和学校教育根本没有正相关关系”。这表明,花费了大量纳税人血汗钱的“九年义务教育”以及所谓的“高等教育”所产生的社会效益是不是需要深层次反思呢? 

02

对此,有人辩解称,“创新根本不是靠教育出来的”,但也有人反思道,“我们要正视美国的强大,看到差距”;“想赶上美国,不但要有中国自己的通用电气、波音,也要有中国自己的诺斯洛普格拉曼,霍尼韦尔,洛克希德‧马丁,雷神,汤普森‧拉莫‧伍尔德里奇……”

而“上述这些企业加上普林斯顿,哈佛,耶鲁,斯坦福,伯克利,加州理工,麻省理工,芝加哥,哥伦比亚等等大学才是美国综合国力的支柱”,“才是美国强大的原因”。
显然,有人所说的“我们与美国技术还差两万五千里”,其实不仅差在公司的创新能力、技术水平上;若往前追溯,就是差在学校的教育上。思考、创造、研发最离不开的,正是自由、宽松的环境。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思想的自由,因为这是创新的源头。 

03

中国式教育:把原创的小孩变成了盗版当今的父母们试图成为超级父母,参与到孩子生活的方方面面。他们期望自己的孩子参加各种活动并在学校里出类拔萃,有健康的自尊,并免受生活的考验和磨难。如此,孩子就少了许多的发言权,有的甚至连快乐都失去了,忙于父母安排的各种活动,限制了孩子自由发展的空间。于是,绝大部分孩子的思维,就连学到的技巧都一样,就像被复制出来的一样。中国现行教育理念有此倾向——鼓励合群、一致、千篇一律。家长们以此标准教导孩子,将一个个特别的孩子变成了模式化“产品”。老实说,协助孩子发现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并鼓励他们在喜欢的领域不断探索和深化,这本该是家长从孩子一出生就该做的事,但是中国的家长们通常做的不是让自己的宝宝变得特别,而是变得跟别人一样。某校考官说:“中国学生的最大问题就是,此学生和彼学生之间没有差别。他们的SAT和托福成绩往往都很好,但是申请材料一模一样,特长都是弹钢琴、跳舞、绘画之类,毫无特色;论文更是写得千人一面,观点幼稚,表达平庸,显示出他们想象力的贫乏和思维的僵化,他们像是同一个工厂生产出来的机器人。”老实说,协助孩子发现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并鼓励他们在喜欢的领域不断探索和深化,这本该是家长从孩子一出生就该做的事,但是中国的家长们通常做的不是让自己的宝宝变得特别,而是变得跟别人一样。别人家的孩子去培训机构,我们也要去;别人家的孩子上钢琴课,我们也不能落后。跟别人一样,他们会更有安全感,因为中国向来鼓励大家要平庸、要合群、要一致、要千篇一律。

某担任过几次宝宝大赛的评委,老实说,在海选阶段,大部分小孩的表演都难看而乏味。几百个小孩,要么背唐诗,并且统统都是“床前明月光”;要么走模特步,姿态表情一模一样;要么讲故事,摇头晃脑的幅度都差不多。
其实每个小孩都有自己的兴趣点和擅长之处,只是家长对兴趣的理解非常狭隘,对他们而言,除了绘画、音乐、跳舞等主流兴趣爱好之外,其他的都是瞎扯淡——小孩身上本来拥有的多种可能性,统统被扼杀了。有一句话说得好:“人生下来都是原创,慢慢地活成了盗版。”而我们当家长的,往往一不小心,就成了盗版生产商。从孩子出生到高中毕业,孩子不是思想有多自由,现在连有思想也谈不上。

04

领袖、精英必须具备“高贵的灵魂,独特的视角,孤傲的雄心”这三要素,这一切来源于思想的自由。北京大学化学学院2017级的8个学生,在上学期期末考试中,明目张胆地团伙作弊;清华大学马艺妮对拒绝3P的妹子恼羞成怒的时候用英语说出一连串粗鲁的语言的时候也有很多语法是错误的,连基础的语法知识也漏洞百出;《北大物理系俞允强老师的公开信》描述了北大学子“在学完电动力学后,对于线性介质中的Maxwell方程对磁铁不适用这样的常识竟有近一半人不知道。”….

《奇葩说》“清华男神”也是清华校长、书记公认最优秀的博士学霸梁植出场演讲,讲他拥有法律(本科)、金融(硕士)、新闻传播(博士)三项清华学历,但现在为毕业以后做什么工作而困惑,希望三位导师给些建议。一直笑呵呵的蔡康永老师就直接按铃将其淘汰。耿直大叔高晓松更是火力全开:如此清华大学所谓最顶尖的学生缺失胸怀天下,反而格局小到来询问一个职业学校学生的问题,毕业以后找一份什么样的工作?曾经在在清华演讲说到“人生不只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高晓松自那后,彻底拒绝清华大学邀请再去做报告了!

可见现在清华大学所谓最顶尖的学生只是眼前的苟且,与领袖精英必须具有三要素至少隔了一个太平洋,因为他的思想只有将来找个好工作,好生活而己。思想自由是奢谈。1949年过去都60多年了,清北难以培养出真正的一流人才来。按照钱学森的说法,中国大学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很明显,清华北大也包括在“中国大学”之内。清北的师资队伍中缺乏一批有自由思想的世界大师级学者,故而就缺乏一批世界领先水平的学科,培养不出一流人才来就是理所当然之事。清北早已平庸,毋论他校。05国家是必不可少存在为的是保障个人的发展。但是当国家变成了主要的东西,当个人沦为它的工具和意志方面弱方,于是所有各种细微的价值全部丧失了。石头必须破碎开以便植物生长,土壤必须先疏松开才能使得植物硕果累累,只有当社会疏松到足以使的个人的得到自由发展的时候,有价值的成就就会从人类社会中萌发。只有国家与社会给于个人自由的环境,尤其是思想自由的环境,个人的创新能力才会蓬勃发展,否则“民族创新”就成了一句空话。 

一个无法创新的民族,又如何领先世界呢?

几十年来,没有一个“高考状元”能成为创新型人才,这种结局其实在恢复高考时就已注定。教育目的是培养思想独立、向往自由的人才。